“零辐射、零突破”
我院完成首例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2021年12月4日,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联合鲁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共同完成我院首例经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成功救治一名心动过缓伴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实现了鲁甸县人民医院在电生理方面的零突破,标志着我院心内科诊疗技术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更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带来新的希望!
患者是一名47岁中年女性,来自鲁甸县龙头山镇的一名普通农民。患者近1年来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并晕厥1次,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接诊医生建议患者尽快安置起搏器,但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3万多的手术费用难以支付,最终只能选择出院回家,不再寻医治疗。
患者术前心电图
远在1千多公里以外的东莞市人民医院周建平副院长在一次偶然中得知对口帮扶的鲁甸县有这样一位贫困的患者,他当即表示将以个人名义捐赠一台单腔永久起搏器给患者,并决定亲自带领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郭素峡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免费手术!
12月4日14时,“精准帮扶、大爱无疆——东莞市人民医院医疗帮扶活动暨周建平先生捐赠仪式”在鲁甸县人民医院举行。周建平副院长以个人名义为患者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永久起搏器一台。
捐赠仪式刚结束,专家团队不顾路途劳顿,立即查看了患者的相关情况,并进行详细的术前讨论,得知鲁甸县人民医院导管室正在建设中,还不能正常使用,马上决定开展经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专家团队进行术前讨论
普通起搏器植入术,大多都是在导管室内进行,设备要求高,对人体有一定辐射,而以周建平副院长为首的郭素峡主任团队决定开展的该项技术(经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国内实属领先,文献报道对此类手术目前国内鲜有人实施,因此它大大增加了手术医生的困难,没有导管室的辅助,起搏器电极在进入右心房、跨过三尖瓣后到达理想的起搏位置存在定位困难,其次难以判断电极张力及电极头端固定困难,此时此刻,大家的心都悬在了半空中---这是一项困难重重的手术!
手术按术前详细周全的计划于12月4日16时正式在鲁甸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郭素峡主任团队顺利地进行了左侧腋静脉的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电极顺利进入了右心房,跨过三尖瓣后,顺利到达右心室的心尖部,经过起搏测试,选择最佳起搏位置,固定电极头,起搏图形良好,参数良好,随即将永久起搏器固定在制作好的右侧胸前囊袋中。患者心率恢复到正常60次/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病情平稳,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术后心电图
自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为进一步提升鲁甸县域范围内胸痛患者的诊治能力,并达到较高医学水平,2020年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与鲁甸县人民医院达成帮扶联盟关系,成立了“东莞-鲁甸胸痛中心联盟”。
帮扶关系建立后,我院紧抓机遇,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东莞市人民医院通过设备投入、交流培训、亲自带教等举措,与鲁甸县人民医院在医疗协作上不断加大合作力度,自2021年5月鲁甸县人民医院正式通过基层版胸痛中心验收后,我院已派出多名业务骨干到东莞交流学习,将宝贵的技术、经验带回医院,为鲁甸胸痛诊疗水平的提升夯实了基础,让胸痛患者不再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而此次首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鲁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技术由此打开新的篇章。
下一步我院导管室建设完成后,东莞市人民医院还将继续给予我院大量技术上的帮扶,将鲁甸县人民医院介入治疗推上新的台阶!
滇公网安备 53062102000108号